新型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助力食品中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
发布时间:2025-05-08 浏览次数:30 分享:
在食品安全领域,沙门氏菌的检测一直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环节。传统检测方法不仅耗时长,而且灵敏度有限,难以满足快速筛查的需求。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种新型的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应运而生,为沙门氏菌的检测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新型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的诞生
近期,一项发表在《Food Chemistry》杂志上的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RBP 41)的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量子点微球(QDMs)和磁性微球(MBs),能够快速、灵敏地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这一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还显著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技术原理:磁性分离与荧光检测的完美结合
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的核心在于其独特的检测机制。研究人员将RBP 41分别固定在磁性微球和量子点微球上,形成磁性分离探针和荧光探针。当样品中含有沙门氏菌时,磁性探针能够特异性地捕获细菌,而荧光探针则用于标记细菌。通过磁性分离去除背景杂质后,荧光信号的强度与沙门氏菌的数量成正比,从而实现对细菌的定量检测。
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RBP 41作为一种噬菌体的受体结合蛋白,能够特异性地识别沙门氏菌表面的受体,从而实现对目标细菌的精准捕获。而量子点微球则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能够提供强烈的荧光信号,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图1基于RBP 41的磁性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检测沙门氏菌的原理。
检测效果:灵敏度与速度的双重提升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生物传感器能够在大约1.5小时内检测到低至0.1245 Log10 CFU/mL(约2 CFU/mL)的沙门氏菌。这一检测限远低于传统方法,意味着即使在细菌浓度极低的情况下,也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来。
图2 基于RBP 41的磁性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对沙门氏菌的检测。(A) 荧光光谱。(B) 线性拟合曲线。
此外,该传感器在实际食品样本中的应用也表现出色。在牛奶、鸡肉和生菜等食品样本中,沙门氏菌的回收率在87%到119%之间,显示出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表1 基于RBP 41的纳米生物传感器在不同食品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回收率。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未来展望: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方向
这种基于RBP 41的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不仅在检测速度和灵敏度上具有显著优势,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快速、灵敏的检测能力使其有望成为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常规工具,尤其是在需要快速筛查的场合,如食品加工厂、餐饮行业以及进出口检验检疫等。此外,该技术还可以进一步拓展,通过结合其他噬菌体受体结合蛋白,实现对多种食源性病原菌的同时检测。
这种新型荧光纳米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为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灵敏的新方法。它不仅能够显著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灵敏度,还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Ding Y, Yang Q, Liu X, et al. An ultrasensitive fluorescence nano-biosensor based on RBP 41-quantum dot microsphere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Salmonella in the food matrices[J]. Food Chemistry, 2025, 468: 142504.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蔡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