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沙门氏菌防控突破:多表位疫苗+乳酸菌载体的创新应用
发布时间:2025-08-22 浏览次数:22 分享:
沙门氏菌的双重威胁:家禽业与公共卫生的痛点
沙门氏菌作为革兰氏阴性菌,广泛分布于环境及人畜胃肠道,是家禽养殖和人类健康的重要隐患。据文献数据,美国疾控中心(CDC)统计每年肠炎沙门氏菌(S. Enteritidis)、鼠伤寒沙门氏菌(S. Typhimurium)等引发超135万人类感染,导致26500人住院、420人死亡,其中近70%的人类感染源于受污染的禽肉和鸡蛋。在欧盟,沙门氏菌病更是第二大常见人食源性胃肠道疾病;对家禽业而言,沙门氏菌不仅导致鸡群生产力下降、死亡率升高,还需投入大量成本控制传播,造成显著经济损失。
传统疫苗的局限:安全与效力的两难困境
长期以来,禽沙门氏菌防控依赖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但两者均存在明显短板。灭活疫苗虽安全性较高,却无法充分激发细胞介导免疫,且灭活过程可能破坏关键细菌抗原,导致保护效果不足;减毒活疫苗虽能提供较广的保护范围,却存在环境传播风险,可能污染食物链,美国FDA更明确规定鸡屠宰前21天禁用。此外,沙门氏菌存在约2600个血清型,现有疫苗难以实现跨血清型交叉保护,无法满足家禽业的实际防控需求。
创新技术路径:反向疫苗学构建多表位抗原
研究团队采用反向疫苗学技术,突破传统疫苗研发瓶颈。首先从NCBI数据库获取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全proteome,通过VaxiJen(抗原性阈值>0.5)、Algpred(非致敏性)等工具,筛选出12个候选抗原(如外膜蛋白、鞭毛蛋白、VI型分泌系统管蛋白Hcp等),这些抗原因跨膜结构少、免疫兼容性好被纳入后续研究。随后,利用ABCpred(评分>0.90)、NetCTL(评分>0.90)、NetMHCIIpan(与HLA-DRB1等位基因结合评分>0.89)分别预测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辅助T细胞(HTL)表位,再通过AAY、GPGPG、KK等linker串联表位,最终构建成多表位抗原。
载体选择:食品级乳酸菌的独特优势
为实现抗原的高效递送,研究选用食品级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作为活载体。该菌是公认的安全益生菌,也是首个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基因工程活菌,具备三大优势:一是能在鸡肠道黏膜定植,避免抗原被消化降解;二是可激发肠道黏膜免疫,针对性阻断沙门氏菌附着肠道上皮的感染路径;三是培养成本低、易规模化生产。研究将多表位基因插入pNZ8121质粒(含氯霉素抗性基因和nisin诱导启动子),通过电转化导入乳酸菌,成功表达出分子量约72kDa的多表位蛋白。
实验验证:免疫效果媲美商业疫苗
1日龄无沙门氏菌雏鸡被分为5组(疫苗组、空载体乳酸菌组、普通乳酸菌组、PBS组、商业疫苗组),3日龄初免、3周龄加强免疫,5周龄用沙门氏菌攻毒。结果显示:疫苗组血清中多表位特异性IgY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泄殖腔分泌物中IgA抗体水平大幅升高(p<0.01);脾脏和小肠中干扰素-γ(IFN-γ)、核因子κB抑制剂α(NFkB1α)转录水平显著上调;分子对接实验证实,疫苗与鸡TLR15受体(免疫识别关键受体)结合稳定,最优结合自由能达-20.77kcal/mol。
应用前景:为防控提供新策略
这款多表位乳酸菌疫苗,既解决了传统疫苗的安全隐患,又具备跨血清型保护潜力,口服给药方式适配家禽养殖场景。未来有望减少鸡群沙门氏菌定植与粪便排泄,降低禽产品污染风险,为阻断“家禽-人”的沙门氏菌传播链提供关键工具,对推动家禽业健康发展和保障公共卫生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Moosavi-Kohnehsari R S, Jafari-Sohi M, Piri-Gharaghie T, et al. A new vaccination approach for Salmonellosis employing a multi-epitope vaccine based on live microbial cell factory from Lactococcus lactis[J]. Poultry Science, 2025, 104: 104789. https://doi.org/10.1016/j.psj.2025.104789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郭宜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