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标准菌株
发布时间:2025-08-08 浏览次数:18
标准菌株亦称模式菌株,是指由国际权威机构,如美国标准菌种保藏中心(ATCC)、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CMCC)等保藏并确认的菌株,具有明确的分类学地位和遗传稳定性。
标准菌株是从官方菌种保藏机构获得,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的水平的菌株,其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这些菌株通常来源于原始分离株或经过严格鉴定的菌株,并以纯粹活菌(可繁殖)状态保存。
标准菌株具有高度遗传稳定性,其生物学特性(如形态、生化反应、耐药性等)经过严格确认。这些特性使得标准菌株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以及实验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减少变异风险,标准菌株通常以冻干粉或超低温冷冻形式保存。在复活与培养过程中,需严格遵循供应商说明,并通过菌落特征、生化实验等方法确认其活性及纯度。
标准菌株的用途有哪些呢?
1. 在建立新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时,标准菌株用于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
2. 标准菌株作为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基准,有助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中,标准菌株用于评估抗菌药物的抑菌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4. 标准菌株还用于校准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仪等设备的性能参数,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常见的标准菌株包括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等。这些菌株在实验室中被广泛用作测试细菌,用于各种实验和分析目的。
标准菌株在微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其高度遗传稳定性和明确的分类学地位使其成为实验分析和比较的理想选择。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