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人工智能的微型流式细胞仪EZ DEVICE
发布时间:2025-05-06 浏览次数:25 分享:
背景与挑战
免疫细胞分析在癌症治疗、感染监测和血液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流式细胞仪体积庞大、成本高昂,且依赖专业操作人员。现有商业设备如BD FACSDiscover™虽能提供高精度数据,但其价格和复杂性限制了在资源有限地区的应用。
创新设计
EZ DEVICE整合了微流控芯片、激光二极管、CMOS图像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了从样本预处理到检测的全自动化。其核心包括:
微流控芯片:包含预混合、白细胞标记和检测三个功能区,通过蛇形通道促进抗体标记。
光学系统:采用532 nm和586 nm激光激发荧光信号,配合可切换滤光片实现多色检测。
AI算法:基于YOLO v4模型进行图像分割和目标识别,通过二值化处理提升低亮度颗粒的识别准确率。
图 1.(a) 用于免疫细胞比例分析的 EZ DEVICE 微流控芯片示意图,包括预混、白细胞标记和图像检测区域。(b) 微流控芯片的照片。
图 2.(a) 实验装置示意图和 (b) 用于免疫细胞比例分析的 EZ DEVICE 平台的照片。
图 3.在 AI 对象识别和分割过程中获取的图像。(a) 手动计数结果的不同微珠图像,(b) AI 计数结果的不同微珠图像,(c) 手动计数结果的图像,(d) AI 计数结果的图像,(e) 原始显微镜图像,(f) 标准阈值二值化结果,以及 (g) 手动阈值二值化结果。
图 4.EZ DEVICE 芯片对样品颗粒和荧光抗体的染色性能。染色后,使用 IX73 显微镜获取颗粒图像,其中 (a) 明场,(b) U-FBWA 滤光片 (510–550 nm) 和 (c) EZ DEVICE 显微镜检测发射波长为 520 ± 20 nm 的染色颗粒。(d) 通过 DEVICE 细胞术测量染色前后的性能。
性能验证
计数准确性:使用荧光微球(FITC标记)和Jurkat T细胞验证,AI计数与人工计数的一致性达82.3%,误差小于1%。
抗体标记效率:抗MHC I抗体标记效率达99.06%,且能在复杂样本(如THP-1与Jurkat T细胞混合液)中区分CD3表达模式(帽状与扩散分布),反映T细胞活性差异。
抗干扰能力:在干扰物质浓度为目标物25倍的条件下,仍能准确识别目标细胞。
技术优势
EZ DEVICE的微型化设计(28 mm × 30 mm芯片)和低功耗(9 V电池供电)使其适用于床旁检测。通过更换滤光片,系统可适配不同荧光染料,扩展检测靶标范围。此外,AI算法的持续优化(如引入更复杂的卷积神经网络)有望进一步提升单细胞通量和复杂样本的分析能力。
应用前景
临床诊断:快速筛查白血病细胞或循环肿瘤细胞(CTCs)。
免疫治疗监测:实时追踪癌症患者免疫细胞动态。
传染病研究:分析HIV感染后的T细胞亚群变化。未来通过整合更多荧光通道和优化微流控设计,EZ DEVICE有望成为个性化医疗中的核心工具。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4.117074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李康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