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创新!中国科研团队打造“分子开关”,20皮摩尔精准识别毒素与营养素
发布时间:2025-07-23 浏览次数:19 分享:
【Nature Communications 重磅发布】 小分子检测再迎新突破!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轻工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团队,近日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超灵敏CRISPR传感器平台 —— SBS-Cas系统(Spatially Blocked Split CRISPR-Cas12a),实现了对食品污染物、环境毒素乃至细胞代谢物的快速、低背景、纳摩尔级精准识别,在小分子检测领域迈出革命性一步。
CRISPR首次变身“分子开关”,专治高背景信号
传统CRISPR检测多用于核酸,而面对结构简单、非核酸的小分子(如GSH、维生素、毒素)时,易出现信号噪声高、设计复杂、适应性差等问题。
SBS-Cas系统采用“分体式crRNA”设计,通过分子空间位阻原理,阻断Cas12a的活性组装,形成“关闭”状态;一旦目标小分子出现,它将竞争性结合去除阻挡物,系统“开启”,释放荧光信号。
一开一合之间,系统就像一个精准的“分子电闸”,开启了灵敏小分子检测的新范式。
图1 空间阻塞分裂 CRISPR-Cas12a 系统的方案 [1]
多场景适配,灵敏度媲美高端仪器
研究团队将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多种检测任务:
检测丙烯酰胺(食品中的致癌物):检测限10 nM
检测生物素(维生素B7):灵敏度达10 nM,1小时内完成
检测m6A(RNA甲基化修饰):检测限1 nM,区分度极高
检测谷胱甘肽(细胞内抗氧化物):最低检测20 pM,优于现有商业试剂盒
实现细胞内实时成像:用脂质体递送CRISPR体系至细胞,实现GSH水平动态观察
此外,该平台还可通过一种“1nt DNA延伸策略”,将多种小分子(如叶酸、普鲁霉素、5-甲基胞嘧啶)接入CRISPR体系,极大拓展了可检测目标的范围与兼容性。
操作简化,无需高端设备,适合临床与基层推广
不同于GC-MS等昂贵复杂设备,SBS-Cas系统只需标准荧光PCR仪即可完成检测,样本处理简便,便于推广至:
医院:临床代谢物或标志物即时监测
农残检测:识别土壤或农产品中有害残留
食品安全:如生物素、丙烯酰胺、GSH等动态成分监控
科研:表观遗传标志物(m6A)及其细胞成像应用
结语:小分子检测新时代的“万能钥匙”
SBS-Cas系统的诞生,让CRISPR从“基因剪刀”成功转型为“分子侦探”。它为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打开了新的可能,也为更多非核酸靶标的检测提供了通用策略。下一步,期待该平台向现场快速检测、智能传感器集成迈进。
参考文献:[1] Hu, H., Guo, S., Li, Y. et al. Spatially blocked split CRISPR-Cas12a system for ultra-sensitive and versatile small molecule activation and detection. Nat Commun 16, 5035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0265-8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高翔。